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史是什么

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史是什么

第一部编年史是什么

《春秋》

《春秋》即《春秋经》,又称《麟经》或《麟史》,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按年月日顺序记录的编年体史书。出自鲁国国官之手,同时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,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。

《春秋》标志着中国史学及史传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,在古代文学史、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。《春秋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,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为“春秋笔法”、“微言大义”。

《春秋》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,大夫,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;还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,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,比如晋国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,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事件等等。

在每一季的开始,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。古时先有春秋,后分冬夏。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《春秋》,这可能是“春秋”作为史书名的来由。《春秋》,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,历十二代君主,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。

第一部编年体史书

最早编年体史书是什么

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《春秋》,又被称为《麟经》或《麟史》,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“六经”之一。《春秋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,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为“春秋笔法”。

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特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,也正是因为它以时间为经,所以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。

《春秋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,《左传》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,《资治通鉴》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,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。

第一部编年体史书

第一部编年体史记

春秋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,总共三十五卷,是儒家经典之一,而且是十三经中篇幅中最长的,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。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(鲁隐公元年)至公元前468。

编年体,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。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(也就是按年代顺序记载)历史事件。代表作有《春秋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。

第一部编年体史书

第一部编年体通史

资治通鉴。

司马光徜徉在独乐园里,对政治一言不发。在洛阳,一些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排挤出朝的大臣文彦博、富弼等人等13人仿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,搞了个“洛阳耆英会”。司马光到洛阳后,加入了耆英会行列,与他们置酒赋诗相乐。元丰五年(1082年),司马光又受敕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,这更是一个坐享俸禄、全无所掌的闲官。

自1071年司马光来到洛阳后,以书局自随,潜心著述,《资治通鉴》就是在这样清静的环境里,历时15年写成的。

第一部编年体史书

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

纪传体通史是以“本纪”和“列传”为主体的史书写作体裁。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

《史记》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价值成为后世的光辉典范。《史记》中的十表和八书是集中表达古今之变的篇章,表的序文概括了古今之变的大势,八书主要论述各项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。“综其终始”、“原始察终”、“见盛观衰”、“承敝通变”,是司马迁“通古今之变”的基本写法,“综其终始”和“原始察终”就是把历史事件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都讲述清楚,并进行全过程的综合考察;“见盛观衰”和“承敝通变”就是力求透过事情的表象,看出它的发展趋势。

《史记》原名《太史公书》,包括十二本纪、十表、八书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,分五大部分,共计一百三十卷,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,是一部组织严密、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。它是我国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,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,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。

《史记》包括的时代和记载的内容之广,是前所未有的。它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,下至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;它所记载的地理范围,西至中亚,北至大漠,南至越南,东至朝鲜、日本,把通史的时空界限第一次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范围。

第一部编年体史书

(129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